2)第879章 吴国官民比例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还应该举行一次选拔,让各地的郡守、县令,以及朝中的大臣为国举荐贤才,以为地方官吏,治理政务,使大吴的行政效率更高一些,同时分担一下朝臣官吏的政务。”

  “……”

  有必要吗?

  有!

  随着吴国疆域的日渐扩大,所需要的治国理政人才,就会越来越多。

  诚然,吴国有着稷下学宫,而且每年进入吴国谋取功名利禄的列国士子不少,都能作为吴国的官吏使用。

  但,吴国推行的是察举制。

  若是没有庆忌的任命,或者是朝臣官吏的举荐,那些士子一般都很难有出头之日。

  别看吴国现在拥有天下列国当中最多的士子,人才储备也最多,但还是供不应求。

  吴国在地方上,推行的是郡县制。

  郡,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

  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朝廷节制。

  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

  郡监,掌监察工作。

  郡之下是县。

  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

  令、长为一县之首,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

  县令下设尉、丞。

  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

  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

  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

  乡以下为里,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里设里正或里典,其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

  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亭。

  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

  亭遍布于城乡各要地。

  乡里的作用逐渐强化,并超过郡县,所以民间有知乡里不知郡县的说法。

  故而,莫说是里长、亭长、三老这样的乡吏,便是在郡县一级,吴国的官吏都超过了八千人!

  这种比例,跟历史上三国后期的蜀汉比起来,相去甚远。

  蜀汉灭亡时,后主刘禅向司马魏献上了户籍,户籍显示蜀汉总人口为九十四万人,士兵十万人,官吏四万人,兵民比例为10.6%,官民比例为4.3%。

  相当于每十一个百姓要养活一个士兵,每四个百姓要养活一个官吏。

  相比之下,魏国总人口为四百四十三万人,总兵力是五十万人,兵民比例是11.3%。

  相当于十一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

  东吴的总人口是二百四十万人,总兵力是二十三万人,兵民比例是9.6%,相当于十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

  因此,魏、蜀、吴三国比起来,兵民比例是比较接近的。

  蜀汉的兵民比例差不多就是曹魏与东吴的平均数值,并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在当时来说算合理的。

  以这个兵民比例来说,魏国的农民负担才是最重的,东吴的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