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空了_20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氧气瓶上的压力表显示的数据,大概只能让人坚持十几分钟。但是这个数据是和潜水的深度,还有每个人的呼吸量有关。

  例如潜到越深的地方,就越费氧气,而在水下运动的时候,要比静止的时候更费氧气。

  于雷潜进水里,自然要比一个小时前的那种遭遇强上很多。他带着的潜水镜和手里的手电筒,都能让他看清自己的处境。

  发射井的下部,四周就再也不是严实的水泥墙,而都是密封的玻璃窗。玻璃窗里面,从四楼一直到这条发射井的最底层都是控制室。

  于雷并没有急着潜到最底层的安全门那里,只是耐心地用手电照了一圈。

  果然发现有一块地方光线反射的不一样,他游了过去,看到这块玻璃被墙体破裂的钢筋所扎碎。若不是这样,这些耐得住千度高温和高压的玻璃,也不会轻易破裂。

  小心翼翼地避开钢筋,于雷游进那间控制室,一点都不意外地看到了十几具尸体。他不去看那些熟悉或者陌生的脸庞,刻意忽略。

  慢慢地吐出气泡,于雷看到控制室的角落里飘着的饮水机和不远处按照惯例每个控制室都放着的一箱压缩干粮。

  他没想到会如此的顺利。

  如果这扇玻璃没有破裂,那他至少还要下潜十余米才能接近安全门,还不知道那扇安全门是不是从发射井里就可以顺利打开。若是上锁了那会更加悲剧。而且就算他通过了那扇安全门,穿过走廊还有找到能打开房门的控制室,只有十几分钟的氧气量,这一来一回确实非常的危险。

  但他现在却没有急着把灌装水拿在手里,他在思考一个问题。

  或者说,在选择一个答案。

  他没有完成的任务,现在他可以有机会完成了。

  销毁核弹头是一项工序极其复杂、花费巨大而且危险性很高的任务。通常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引爆。把几枚甚至几十枚核弹头集中在一起,用zha药引爆。在八十年代前苏联在销毁其中程导弹时,就把1000多枚带有核弹头的中程导弹集中在伏尔加河下游某区域,每个月引爆两次,每次大概9至10枚。前苏联专门把这片区域隔离开来,采取了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二种方法是切割。把导弹上的核弹头取下来单独处理后,将导弹的其余部分切割,切割的方法和部位必须要经过专家的严格审定。专家审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把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彻底切割,让整个导弹支离破碎,完全失去再组装的可能性。而对于被取下的核弹头,首先要把包裹在核材料外的贵重金属取下来,重新利用。这些贵重金属的价值非常高,一般都是一国的科技能力所能制造出的强度最高的金属。核材料中比例非常低的铀,在经过特殊的处理后可以制成低浓缩铀,作为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