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八章 命运_大唐之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高炉、纺车,几位大儒都给了肯定的评价,看到黑板、粉笔后,兴趣一下提了起来。

  孔颖达:“演示一下。”

  对于教育,他们是最热心的。

  孔颖达看了武义的演示高兴的合不拢嘴:“好东西,这个给我一套。”

  武义:“都有,每人都有。”

  傅奕:“推广,这个必须推广,明天我就上书陛下。”

  孔颖达:“让地方上的学堂、书院都用,我们几个都应该发力了,武义,这个不能挣钱知道吗,当然也不能让你亏了,就按原价,越多越好。”

  武义:“谨遵师命”。

  这些大儒的力量是恐怖的,第二天旨意就下来了,推广全国。

  泾阳又多了一个产业,周边县的人开始向泾阳聚集,对于百姓来说,挣钱才是硬道理。

  泾阳书院也在有条不絮的展开,第一批五百人,泾阳占了三百,李秀宁和武义都有私心,自己人当然有优待。

  武义三人虽然没有教算学,但是也不用训练,就在泾阳书院读书。

  武德七年八月,大唐与周边各国通商的事定了下来。

  和东突厥通商的城市是丰州、甘州,与吐蕃通商的城市是姚州、茂州,与吐谷浑通商的城市是岷州、河州,与西域通商的是沙州。

  至此商业迎来发展,大唐的茶叶、丝绸、瓷器、琉璃成为主要商品,供不应求。

  公主府的商队由原来的三支增加到十支,并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商铺,主打琉璃和布匹。

  长安的胡商热闹起来,他们搜集商品,开始向西域进发,实际上这些胡商才算真正的商人,利益至上。

  武义这些天忙的不可开交,除了读书,还要安排各个商队的货品,了解各国图腾,他们的喜好。

  李承乾:“用这样吗?”

  在他眼里只要把自己的东西卖过去就行了。

  武义:“当然,投其所好才是商业真谛,既然要赚钱,当然越多越好。”

  这一次十支商队赚的钱,不紧把李秀宁震惊了,李渊、太子、秦王都被惊到了。

  李秀宁看着狼吞虎咽弟弟:“商队出发了?”

  武义:“出发了,这些累坏我了。”

  李秀宁笑着到:“是,你功劳最大,只是有这个必要吗?”

  武义:“你们这些贵族的想法确实不适合经商,你看看那些胡商,他们才是商人。”

  李秀宁:“你现在也是贵族,吃饭斯文点。”

  武义笑到:“身份变了,但是我的思想没变,到时你就会知道,你捡的不是弟弟?”

  李秀宁皱眉问到:“那是什么?”

  武义趾高气昂到:“大唐财神!”

  李秀宁无奈的摇头,又来了,“你少吹几句我就谢天谢地了。”

  武义:“怎么就吹了,我还没发力呢,等这些商队回来你就知道了。”

  李秀宁违心的说到:“十支商队,也就百万贯的收入,有什么呀。”

  武义:“可以呀,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