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9章 技术只是载体(24)_这个导演很靠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计划…

  一是剧情已经没法继续了,二是…成龍的项目太多了,挤不出时间拍摄…

  另外还有一点,成龍想转型…

  老实讲,沈长林不看好成龍转型——与时间的对抗是无比残忍的,就像对着风车冲锋的堂吉诃德。毕竟想以花甲之龄重回壮年时的盛况,基本不可能!

  圈内不缺少会演戏老头!

  ……

  见到杨小蜜,成龍还挺高兴。

  当然,他没有问沈长林跟她的关系——还用得着问吗?

  大哥有的是经历。

  得知杨小蜜参演的《独立日2》,成龍颇有感触:“96年,我在香港看到《天煞-地球反击战》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就完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拍出来的!”

  沈长林解释了一下:“《天煞-地球反击战》就是《独立日》!”

  杨小蜜问成龍:“是因为特效水准吗?”

  “对!”

  说到这,成龍想起一件事:“…当年斯皮尔伯格找我拍《燕尾服》,我跟他见了一面,我特意问他‘把人、山、恐龙放在一起,你是怎么拍的啊?太神奇了。斯皮尔伯格漫不经心地说:“我那个很容易,就是在电脑上点点点就好了。”…我当时就想好莱坞的特效水准太厉害了!”

  “其实不是,好莱坞特效是有发展史的,《侏罗纪公园》之前是《终结者2》,在那个时代,科幻电影都在渲染CG技术,想要达到逼真效果,为了特效而特效,1999年,《星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是影史第一部全绿幕电影,《指环王》系列开创了面部捕捉+CG角色的先例,然后是《阿凡达》,动作捕捉+CG角色+3D…一步一步推动了特效进步…”

  顿了顿,沈长林接着道:“《侏罗纪公园》的特效在当时,即便是整个北美也是极其惊艳的,侏罗纪公园特效是个巨大的特效技术飞跃里程碑,迫使了美国的特效技术加速进步…人家有工业基础…只有在电影工业极其成熟的前提下才可能诞生超级大片!”

  成龍点头,然后道:“我也挺想做科幻片的!”

  沈长林还没接话,成龍忽然说起了自己要跟新导演张立嘉合作科幻电影《机械之血》…

  “伱觉得科幻片最重要的是什么?”

  “逻辑…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做坏事…”

  沈长林真的不想管《机器之血》的,但实在不忍心——《机器之血》的反派太弱智了,反派拥有先进的飞船,先进的战衣,先进的脉冲枪!这是什么?黑科技啊,然后抢个血…

  有什么目的呢?

  不知道…

  可能是为了点题——机器之血…

  “说到技术,”沈长林换了个话题:“…李胺导演的新片就是120帧+4K…”

  杨小蜜插话:“120帧是什么意思?”

  “120帧的意思是指每秒120张画面的显示刷新速度,每秒的帧数越多视觉观感就更加细腻流畅,传统电影都是24帧…”

  杨小蜜还是没明白…

  其实沈长林也不是很明白。

  就像他一直不明白李胺为什么对120帧这么念念不忘…

  电影这种东西怎么吸引观众?

  电影本身!

  这里面包含了节奏、叙事、人物等等,这些东西其实跟帧数没有关系,跟剪辑摄影编剧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听见说一个低成本电影赚了几个亿的事情。

  还有,奈飞平台明确建议看电影不要打开帧率补偿功能,会让电影画面显得廉价!

  而且,就清晰度而言,提高帧数只是所有电影技术的其中之一,特写、光线、后期、高反差,有足够多的技术和影视手段能确保在现有的主流技术下来完成。

  提高帧数只是众多手段之一,不是唯一的。

  真的不明白李胺为什么这么执着…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