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5章 晋江独家_年代文里随娘改嫁养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权力的体现。虽说,医疗系统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凭的是专业技能,可运动来了,光有技术是行不通的,还要有政治头脑和思想觉悟,更要有战略眼光。

  刘咏华及时止损,做了打算。

  她不过二十岁,将来大有作为,不能白白浪费了。至于钟建军要慢慢来,只要他回来总有见面的时候。

  这个暑期,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九月,江晓月报名参加了医疗队。

  她想表现得好一点,积极一点,不再当那个“落后分子”。虽然有点投机成分,可真下到了基层,却受到了很大触动。

  这是江晓月第一次出城。

  城里城外差别很大,到了地方上,医疗条件的确不好。可即便如此,只要是兵团辖下的,每个营部都设了卫生院,每个连队都有卫生所,不管是战士还是职工,看病都很方便,医药费是全免的,有了大病就送到总场医院,甚至兵团医院。

  关心爱护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吧。

  要说,基层条件很艰苦,有的地方方圆百公里内都看不到人烟。医疗队一来,就像过节一样,大人孩子围着汽车,稀罕得不得了。

  江晓月跟着医疗队跑了七八个地方,回来时瘦了一圈。

  这一趟下来,她明白了“支边”的含义,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扎根边疆,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在物质匮乏、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里,精神世界超越了物质享受,理想信念发扬光大。有目标有追求,有信心有雄心,这就是身处这个年代活得特别充实、特别自豪的原因吧?

  江晓月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感受着时代的脉搏。

  她有点矛盾,通过考研去逃避,是不是一个逃兵?她不想做逃兵,她想成为一名战士。可成为战士,就意味着要做出牺牲。

  这值得吗?她觉得很值得。

  江晓月的内心起了波动,对这块土地的感情又深了几分。她心怀依恋,可想着远方的亲人和故土,又很矛盾。

  她给家里写了信,诉说着这种矛盾。

  夏春望的回信,打消了江晓月的顾虑。

  “娇娇,考研和为国家做贡献不矛盾啊,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江晓月卸下了包袱,就去单位里开介绍信。

  单位里也很支持,不像她想象的那样会卡着不放。

  人事科的徐同志说:“小江同志,咱们医院每年都有报名的,可考上的却寥寥无几,你要好好复习,给咱们单位争个光!”

  廖政委也鼓励道:“江晓月同志,你还年轻,要好好努力呀!”

  “廖政委,徐科长,感谢组织上对我的信任!”

  江晓月信心百倍。

  这一刻,她忘了私心杂念,充满了豪情壮志。

  后来,她听说报名的事也有同志提了意见,说有个别同志刚来没几天就想着考研,就这么不安心啊?可廖政委说:“我们要相信同志,有的同志爱学习,就要全力支持!”

  江晓月明白,以廖政委的阅历还看不透她的心思吗?

  可廖政委并未阻止,而是支持她。

  这就是组织上对年轻人的信任和关爱,并不因为“支边”而影响到了个人前程。

  考试时间定在了十二月中旬,考点就设在乌市。

  这么一来,江晓月就更忙了。

  外公寄来了复习资料,江晓月加紧复习着。到了十二月,她顺利地参加了考试,全国统一试卷,对她来说没什么难度。

  江晓月报考了申城医学院,也就是她的母校。

  本来,她想报考第二军医大学,可看到要求是军籍人员,只好放弃了。她不想再等下去,变数太多,还是早考早安生。

  按照政策,即便考回去了,档案还留在医院,也就是说她还是兵团的人。这个问题先搁在那里,等研究生毕业了再说吧。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作者有话要说:捉虫~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