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3章 叔嫂(第二更,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虑。”

  奕欣的回答让慈禧的眼前顿时一亮,这募湘楚济淮,瞧着和那再用湘军差不多,可实际上其间的差别却大了,虽说这湘军依然用了,可却未像过去一样,成为曾国藩的私军,而是由一群湘军旧将统领的老湘军子弟组成的湘军,却是在李鸿章帐下为朝廷报效,这不单能避免帝党众人插手兵权,亦能避免李鸿章他日拥兵自重。

  于是慈禧点着头说道:

  “这朝政,还是得六爷您。”

  直到这下,慈禧依然还是没在奕欣的差事上说上话,不过现在奕欣也知道,自己复出是指日可待了,只要皇上那边……想着皇上那边,奕欣便又接着说道。

  “太后,至于那杭州之事,虽看似猖獗,但归根结底只是癣疥之痒,可若是激反了朝鲜,其必成朝廷的心腹之患!”

  奕欣又一次道出了自己的来意,而慈禧却出人意料的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静静的端起了茶杯喝起茶来,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我看朝鲜那地方不过就是化外藩邦,顶不了多大的事儿。”

  “老师!”

  王伯恭惊讶的看着老师,全未想到老师竟然会说这般话来。

  “老师,可,他唐浩然若是被激反,保不齐,保不齐……”

  “群起而效之?”

  翁同龢摇摇头,继续在于纸上练着字,相比于学生的担忧,他却是一副安然之状,先前他也曾担心过,可后来反复权衡之后,却发现皇上的这着棋着实是着妙棋。

  “地方疆吏没有那个胆子,当年曾文正公挟平发匪之功,尚不能做之事,今日疆吏又焉不知此理?”

  虽说心知朝廷若是逼反唐浩然定会引起疆吏的不满,可在翁同龢看来,这倒是不足为惧。

  “他唐氏非科班出身,于国内无根无萍,既无故旧亦人同窗门人,纵是其于朝鲜起兵,又能如何,再则……”

  这恰恰是翁同龢自信的根本,与当年曾国藩门生故吏满天下尚不敢造反,更何况是他唐浩然,纵是其起兵谋反,又朝鲜外藩又焉能毁国朝大局,而南北之患使然下,朝廷必定会采纳再练湘军的建议,到时候,李鸿章……

  盯着窗外的雨,翁同龢断然答道,

  “再则,此事与国朝颇有益处,若能破李合肥把持国朝军务数十载之实,你我可就是功在千秋啊!”

  听着老师的话,王伯恭颇是意味深长的看着老师,即便是做为老师的学生,有时候他亦不得不为老师的手段咋舌。

  且不说唐浩然是其引荐入朝,便就是值得板荡之时,老师却依然不忘一一算计,单就是这份心知,便就是他学不来的。

  “伯恭,有些事情,咱们要抓住机会,若是错过了机会,那……”

  话声稍顿,翁同龢看着似有所思的学生说道。

  “那必定会抱憾终生的!”

  对于翁同龢来说,现在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若非是一番权衡后,发现完全可以借用此事打击李鸿章,其又岂会从初时试图劝诅皇上,变是一力支持,至于那只读洋夷书的唐浩然自然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学生明白了!”

  王伯恭怅然答道,此时,看着正在练字的老师,他不禁暗自寻思着,当初老师之所以在太后用唐子然后,便将自己招回,并一点点的断清同唐浩然的联系,莫非就是为了今天?

  (各怀鬼胎,正如历史上的甲午战争一般,满清上层、汉臣清流、地方大员,无不是各怀鬼胎,到最后,上战场的也就只有他李鸿章一人,收拾局面的也只有他一人,当然,担负责任的亦只有他一人,这……便是晚清的政局,所有人想的都不是国家,而是一族一已之私利。求月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