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造出车床_明末之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钢铸造,不过这种高碳钢的质地坚硬,基本不会发生变形,至于找准定位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就要经过几次车制后才能知道。

  等到工件固定好之后,刘少成又简单地试了一下进退刀与走刀机构,竟然发现操作起来极为顺畅,丝毫感觉不出传动蜗杆是由铸造而成,这显然又要归功于明朝的铸造技术了。虽然蜗轮在制作时与直齿齿轮有些区别,但由于有了蜡质模具,李铁匠人采用石蜡法,没费多大力气便将蜗轮的模具也制作了出来。

  此时,李铁匠带来的工匠中已有八人分别站在了八个绞盘跟前,刘少成略一点头,那八名工匠便有开始慢慢地摇动绞盘,等到转动起来之后,众人又稍稍加快了些,最终稳定在了一个固定转速。此时驱动轴也早已跟着转了起来,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经过减速传动后,主轴也缓缓地转了起来,刘少成大概估计了一下,主轴每转一圈大概需要五秒钟,但此时众工匠手中的绞盘已基本达到两秒种三圈左右了。主轴的转速虽然有些慢,但基本也能车制工件的外圆了,李不伟将车刀对准确铸件的末端,又缓缓地向前旋进,只听得“咝”一阵轻响,工件外层的灰色的表皮已被车刀削了下薄薄的一层,露出里面银白色的铁质,刘少成又慢慢往前推进,刚一用力不小心进刀量大了些,便听到“咯”的一声,工件竟然停止了转动,显然以人力驱动的力量极为有限,只能每次薄薄地车掉一层表皮。

  掌握了进刀量之后,刘少成将车刀对准工件的外层约一毫米处,再将车刀从工件末端缓缓移到卡盘方向,只见在刀架在移动的过程中,车刀与工件的距离始终保持着误差在一毫米的范围之内,偶尔有些稍大的变化也只是很短的一段长度,此时刘少成终于放心,这主轴与导轨的平行度看来还能说得过去。接下来,刘少成又将车刀移到工件末端位置,然后缓缓进刀,由于这台车床并未设计刻度,因此刘少成只能凭着感觉,慢慢地进车刀直到刚好削去工件表皮的位置时便停止,又将进刀器锁止,再将车刀慢慢地向卡盘处移去,而郑瑾在一旁端着油壶时刻准备滴上植物油做切削液。这车刀都是高碳钢做的,高温淬火而做的。

  因为主轴的转速有限,因此刘少成走刀的速度极慢,而且又不敢过量切削,过了约十分钟,这段四十厘米的工件才被车过一遍,此时再看工件,却见其表面花花点点,显然是因为铸件的圆度得不到保证,因此刘少成这一次切削过去之后,只是大概将一些突起表面车削掉了一部分,大约占总表面积的一半多点。第二次刘少成稍稍增加了进刀量,直到将工件的外层表皮全部削掉,这才改为水平走刀,郑瑾仍是在一旁不断地滴上植物油进行润滑冷却,又过了约十分钟,刚才还是灰黑色的铁棒已变为银白色,此时车床也停止了转动。郑瑾看这工件表面已被车得光亮,忍不住上前伸手出去摸了一把,忽又闪电般地缩了回去,脸上神情甚是痛楚,刘少成哈哈笑道:“公子,这刚加工好的工件还在发烫呢。”众人又是一阵善意的笑声。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