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 设计大炮_明末之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了,工人全部在兵工厂生产枪支,而李老汉这段时间招了四百给人在兵工厂上班,随让枪管这么难造的,只有增加人数来增加造枪管数量,到了今天已经造了2000多只燧石火枪。“公子,你来了。”李老汉迎上来对着他道。“现在枪已经造了够多了所以要造大炮,”刘少成看着他又接着道。“这个大炮的形状: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刘少成说的这是红衣大炮,他想先建重炮放在帆船上。把图纸给了他让他好好看看。

  随后刘少成便和李铁匠他们开始设计大炮了,在平炉冶炼钢铁技术和工艺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刘少成开始尝试铁模制炮法。一般情况下,传统的铸炮工艺都用泥模,即用水和泥,制成模具,然后熔金倾铸,层层笋合。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内壁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裂伤人。而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况且泥模和蜡模一样,只能铸造一尊火炮,随用随弃,不能再用。

  火炮铁模是分成内外两部分,内部是一个标准尺寸的铁芯,表面光滑,外部是竹笋形,分为两瓣,而且是由多节合为一个炮身。在铸造时,外铁模每瓣的内面洗涮干净,将各节的两瓣合拢,用铁箍箍紧,再把各节按照笋卯接合起来,使之成为大炮的形状,然后在外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待干透后,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烘热、再配合上内模炮芯,就可开铸灌入铜水,待凝固后,立即顺节按瓣剥去每块铁模,露出炮身,趁着炮身还全部火红时,用铁刷和铁锤清除毛刺,除净泥芯,将炮身不平之处,加以修整,即成为大炮。最后按照惯例点炮验证。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