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58章 先当几个月京兆尹过渡一下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过也,你们都是救驾功臣,奈何辅佐了朕这般不肖失德之辈。”

  董承连忙跪下:“陛下何出此言,陛下不过是事急从权,一切还是李傕丧心病狂,陛下不必揽为己过。”

  刘协:“国舅不必安慰朕,抛弃宗庙、百官,若是还不认错,天下人心将如何离散?朕自当下罪己诏。”

  董承:“陛下不可啊!值此国难之际,朝廷权威早已被董贼、傕汜卑污甚矣。再下罪己诏,恐怕远人愈发不敬。”

  刘协不知所措地摆摆手,转向李素问道:“卿以为如何?”

  李素长揖而言:“陛下常省己身、闻过则喜,天下必然敬重,不过,此事也不必急切。刚才陛下提到迁都时百官的处置……”

  刘协一拍脑门:“卿提醒得是,朕都忘了正事儿。既局势如此艰危,百官都还没救出,朕又何谈迁移朝廷?

  这样吧,若是已经出城、受皇叔保护的百官,有愿意暂时来弘农的,可以来此。长安估计一时也收复不了,朕今年就暂住弘农行在,一边遣使让河南尹朱儁修缮雒阳,预做准备。若是一切顺利,明年再议从弘农东归。至于到时候带多少百官,也请皇叔届时再行商议。”

  这是为了换取刘备的支持,进一步放权示好了,到时候公卿里如果不愿意跟着皇帝走的,把办事机构留下也行。作为皇帝,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政务可以处置了。

  不过,刘协眼下只是为了脱困换取支持,这么随口说说的,刘备要主政,也不够名正言顺。

  李素当然不能由着不谙礼法的小孩子随口许愿,他办事必须名正言顺,所以就提醒道:“臣此来,还有一件事务,要代替权摄汉中王备请示——当年圣意册封为汉中王,刘备再三推脱,只因故司徒王允遇李傕之害,朝廷陷于贼手,无法通使,也无法知陛下真意,不敢妄自退却,这才权摄。

  刘备受封之时,明言此为勤王成功之前的权宜之计,一旦北伐匡扶朝廷成功,自然另行议赏、却此不称殊荣。如今朝廷幽而复明,正要请陛下恩准刘备的辞让。”

  刘协立刻从临时御座上站了起来:“这如何让得!皇叔两年前的救驾之功、及献还玉玺,便已当得如此封赏。如今再击破朝敌李傕、郭汜,有救国之功,汉中王爵位,他当得的,舍他其谁。

  今日也无外人,朕不妨先跟卿说,待长安收复,朕就请为皇叔设坛祭告,去掉‘权摄’二字,待郭汜伏诛、克竟全功,便为皇叔加大司马。

  何况,如今雍凉未平,郭汜及其余西凉贼臣余党尚在,朕不会另外册封当地官员,凡是地方平治所需人才,听任皇叔因需而表。朕看,卿也保留右将军号,暂领京兆尹吧。赵温年初因地震免了司徒,如今还请送他回来,到朕身边复为司徒。待长安收复、郭汜也平定之后,再为卿等另授官职。”

  刘协这是已经意识到,就算刘备肯尊奉他,他也不可能把任命地方官的权力插手过去。还不如顺水人情,刘备打下来的地盘的任命权全部追认了。

  更何况,刘备完全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只要郭汜没死,凉州未平,雍凉就算是战场,要服从战时体制。眼下的这场平叛,法理上就算是一连串持续性的任务,不能过渡到和平体制。

  李素目前的身份最尊贵的一层头衔固然是右将军,但他还有职官。刘备称王之前,李素的职官只是蜀郡太守,后来又改了相应的汉中王府的属官,一直没有朝廷的新职官。

  所以,要让李素直接当州牧那是不可能的,当九卿也不合适,至少要等长安收复、关中平定一下。中间先拿一个跟九卿平级、比其他郡守明显高出一截的京兆尹,过渡一下,也还可以。

  李素眼下没什么借口拒绝,就先拜谢领受了。

  刘协还给他又加了两千户封地,正式加为县侯(一共五千户)。

  所以李素现在就是右将军、郫侯、领京兆尹。

  然后,刘协也给赵云等人也先宣布封赏,然后再讨论其他没有到场的刘备阵营文武,最后还留李素等人在行宫用膳。

  ——

  第三更,四千字,还欠三次加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