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章 香囊_王妃她是插画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过午膳,沈书允小憩片刻,很快便起床去了帑屋,先前在那里看到了许多字画,还没来得及细细鉴赏,就被各种琐事绊住了脚。

  禁足期间出不了门,洛神医收集药材的速度又满足不了她,她想把那些字画找出来,做一本书画录。

  王府的地窖还有很多奇珍异宝,待她整理完字画,可以就地窖里的珍稀文物写一本百宝录。

  希望这两本书能对后世的文玩产业提供一些灵感和参照。

  藏品架上的东西,很多都积灰了,书画作品更是随意堆放在木箱子里,大多都未拆封,上面系着红绳和礼贴。

  沈书允翻开几张,上面写了很多恭维的话,客套中提及了书画的出处和美好寓意,委婉的表现了赠画者的诚意。

  各式各样的藏品,有贺生辰的、有贺打胜仗的,五花八门,但无一例外,都是三年前的贺贴,贺的是武安将军五殿下,而非瑞王爷。

  沈书允捂着鼻子抖掉拜帖上的灰,感慨道:“今非昔比,繁华不再。”

  要不是帖子上写了画的出处,她定要把这些虚情假意一把火烧了才是。

  书画作品具有唯一性,临摹本再多,原作只有一幅,就连画家本人,也无法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作品。

  但书画作品又很难保存,真迹往往失传,能完整流传到后世的反而是临摹本,有些画技高超的临摹者,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又因年代久远难以甄别,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遐想。

  孤本难续,能有临摹本存世,总比什么都不剩好,沈书允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动手临摹,她会在每一幅临摹本上标注原作、出处,注明是临摹作品,至于署名,就写无名氏好了。

  除此之外,她会参考国画教科书,将优秀作品等比例缩放到书画录里,只是这样一来,印刷就有了难度,最后刊印发行的作品,势必要取消缩略图。

  也就是说,她手里的初稿,注定会成为孤本。

  这孤本因她而生,她在无意中成为了历史的一环,这让当惯了普通人的她热血沸腾,她微不足道的生命,仿佛有了存在的意义。

  沈书允将那些字画挑拣分类,先把山水画抱回了扶风榭,第一幅乃是《江船楼阁图》(1),考虑到批量发行的书籍需要裁去缩略图,沈书允在记录画的出处之后,用文字的形式将画面复述一遍。

  画面中有几座山、几道弯,山是如何分布,水是什么走向,山上有几棵树,水里有几条船等等,沈书允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同时,她以鉴赏者的角度从画面的季节效果、表现手法等角度,阐述了她的观点。

  赏画不是写史书,必然会掺杂观画者的主观情感,她写书画录,既是记录,也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活学活用。

  整整一个下午,她泡在房间里,对着那幅画左看右看,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