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章 仁义之道_我在春秋不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须担忧被他人笑话?”

  李然在这里纠正了子产一点,那就是赈济卫国旱灾并非只是为了图个虚名,更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丰功伟业。而是为了真正帮助到卫国的普通民众。

  倘若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或者另有所图。那么,其心便可谓之不正,心不正,则事难成啊。

  “哼!那如此说来,倒是老夫行事不够光明磊落,在给卫国的百姓落井下石了?”

  这时,一直未曾开腔的祭先忽的冷笑一声出声道。

  李然所言齐国与郑国两家的运粮赈灾之举,行的都乃是仁义。故此,不用担忧被他人耻笑。

  但那祭家可打算的是运粮前去卫国贩卖,赚取钱财,与之对比,岂不就是不义了?

  如此行径,不正是小人所为?

  子产不料祭先会当着李然的面如此言说,闻声当即是笑着两相周全道:

  “子明当不是此意,祭老何出此言呐。”

  “子明所言,确实在理。卫人虽非我郑人,然同是王治之下,我郑国的粮车便是晚些到,那也无妨。我郑国之愿,天下共睹。既是堂堂正正的,又何惧小人言说。”

  对于祭氏打算运粮前去卫国贩卖一事,子产自然也是知道的,故此这才托付祭氏,将郑国朝廷准备的粮食一并运往卫国。

  在他看来,祭氏终究是商贾之家,万事自当以利当先。此番运粮前去郑国贩卖,虽有贪财之嫌,但好歹也有救济卫国灾民之实。

  什么样的人便做什么样的事,所谓无利不起早,若是只让祭氏白白送粮给卫国,倒是真有些过于苛求了。

  其实,子产话里虽说着郑与卫同属王治之下,卫国百姓也是郑国百姓。可实际上,在子产心中,或者说他的潜意识里,仍是将其区分为外邦的。

  这种观念,在近百年的不断强化下,早已是根深蒂固的了。

  所以他才会觉得祭氏去卫国贩卖粮食倒也并无不可。

  “老夫出身商贾,万事皆以利字为先,世人皆知。而今卫国大旱,老夫运粮贩卖,以解其燃眉之急,比之君侯送粮救灾,老夫自愧不如。然老夫并未觉得此事是有何不可。”

  “方才听你所言,似是反对我祭氏此次前去卫国贩卖粮食,你倒是说说,我祭氏此行,究竟是有何不妥?”

  祭先本就怀疑李然前来郑国的目的不纯,再加上他不甚相信李然刚才所言,所以此刻对李然的怀疑一时更甚。

  他总觉得李然方才所言,分明就是绵里藏针,故意在子产面前是句句挖苦讽刺于他。

  “既然祭老宗主提及了此事,那么,便恕然斗胆妄言了。”

  子产本以为李然会顺着自己刚才给的台阶就坡下驴,可谁知李然不但没有下台阶,反而主动拆台。闻声不由一怔,双眉顿时聚拢。

  他没想到的是,李然还当真是对祭氏的此次贩粮计划是有所不满的。

  “哼!”

  “那老夫倒要看看你今天能说出点什么名堂!”

  祭先不以为意,早有打算的他根本不惧,此刻脸上满是不屑之色,眉眼间的怒意渐渐涌起。

  而李然见状,却是面色平和,波澜不惊。

  只听他道:

  “敢问祭老宗主,何为利?”

  “这是什么话?老夫经商一生,岂能还不识利?”

  “啊,是是,确是晚辈唐突了。然而,然以为,这‘利’却要分可见之利,与不可见之利。可见之利,乃为实物。于人而言,田亩,家宅者是也。于国而言,疆土,富藏,民者是也。”

  “而这不可见之利,唯义也。失无形之义而得有形之利,于祭家而言,未免过于得不偿失了。”

  “卫国如今大灾,饿殍遍野,惨不忍睹。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出现易子而食。卫国百姓日夜盼望各国诸侯能够施以援手,助其度过难关。”

  “还请祭老宗主试想一下,且勿论齐国是否会输粮入卫,即便是子产大夫这批粮食若一并到了卫国,那么对待祭家的这批粮食,卫国又会是持何种的态度?”

  “这‘趁火打劫’之名,恐怕必然是要坐实了。届时,售粮虽能得利,却坏了祭氏,乃至是郑国之大义。此等危害,不可不防啊!”

  “况且,请祭老宗主再退一步想,倘若…”

  李然说到此处,竟是突然来了个停顿。

  请收藏:https://m.qimao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